三叉神经痛西药治疗方法及副作用汇总

来源:牙康网 时间:2023-09-28 14:39:35 责编:护牙顾问 人气: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患者发病初期或症状较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达到完全治愈或症状得到缓解,表现在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药物是抗癫痫药。在用药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各药可单独使用,亦可互相联合应用。在采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各种药物副作用,进行必要的检测,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一)痛痉宁(carbamazepine,tegret01) 亦称卡马西平、痛可宁等。本药属于抗癫痫药,最初只用于治疗癫痫,1962年Blom首次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1.作用机理和疗效 该药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及丘脑中央内侧核部位的突触传导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药达到有效治疗量后多数患者于24小时内发作性疼痛即消失或明显减轻。根据资料,卡马西平可使70%以上的患者完全止痛,20%患者疼痛缓解,此药需长期服用才能维持疗效,多数停药后疼痛再现。不少患者服药后疗效有时会逐渐下降,需加大剂量。此药不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复发者再次服用仍有效。
2.制剂 片剂:0.1g或0.2g。
3.用法与用量 口服开始时一次0.1—0.2g,每日1—2次,然后逐日增加0.1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6g。取得疗效后,可逐日逐次的减量,维持在最小有效量。如最大剂量应用两周后疼痛仍不消失或减轻时,则应停止服用,改用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
4.副作用
(1)神经系统损害:长期服用可引起头痛、嗜睡、眩晕、耳鸣、视力模糊、复视、面部麻木、眼肌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感觉异常、排尿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抑郁、幻觉和睡眠障碍等。以上神经症状可能与中脑网状结构和小脑急性受损有关。多数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
(2)造血系统损害:服用药物后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3)胃肠道症状:常见有口干、胃部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
(4)肝肾损害:服药后可导致急性胆管炎、阻塞性黄疸性肝炎和暴发性肝炎等。肾脏损害相对少见,包括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一般停药后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5)皮肤损害:以湿疹多见,另有红斑、紫癜、荨麻疹、皮肌炎等。
(6)其他:可影响代谢,对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损害。
    (二)苯妥英钠(dilantin)
1.作用机理和疗效 苯妥英钠为一种抗癫痫药,有的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为癫痫样放电,使用抗癫痫药有一定疗效。在未开始应用卡马西平之前,该药曾被认为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本药疗效不如卡马西平,止痛效果不完全,长期使用止痛效果减弱,因此,目前已列为第二位选用药物。该药主要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高度选择性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癫痫大发作。该药主要通过增高周围神经对电刺激的兴奋阈值及抑制脑干三叉神经脊髓束椎内的突触间传导而起作用。其疗效仅次于卡马西平,有人报道有效率为88%—96%,但需长期用药,停药后易复发。
2.制剂 ①片剂:每片0.05g或0.1g。②注射剂:每支0.1g或0.25g。
3.用法与用量
(1)口服:成人开始时每次0.1g,每日3次。用药后如疼痛不见缓解,可加大剂量到每次0.2g,每日3次,但最大剂量不超过0.8g/日。取得疗效后再逐渐递减剂量,以最小量维持。
(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0.125—0.25g,每日总量不超过0.5g。用等渗盐水溶解后方可使用。
4.副作用 长期服用该药或剂量过大,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共济失调以及神经性震颤等。一般减量或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本药对胃有刺激性,易引起厌食、恶心、呕吐及上腹痛等症状。饭后服用可减轻上述症状。长期服用可出现黏膜溃疡,多见于口腔及生殖器,并可引起牙龈增生,同时服用钙盐及抗过敏药可减轻。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视力减退等症状。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心脏骤停。
    (三)氯硝安定(Clonazepam)
1.作用机理和疗效 该药为抗癫痫药物,对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服药4-12天后,血浆药浓度达到稳定水平,为30—60ug/ml。口服氯硝安定后,30—60分钟作用逐渐显著,维持约6-8小时,一般在最初两周内可达最大效应。其效果次于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
2.制剂 ①片剂:每片0.5mg、1mg及2mg。②注射剂:每支1mg或2mg。
3.用法与用量
(1)口服:氯硝安定药效强,开始lms/日,分三次服,即可产生治疗效果。而后每三日调整药量0.5mg—1mg,直至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至维持剂量为3~12mg/日。最大剂量为20ms/日。
(2)静脉注射:一般不采用此方法,只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4.副作用 嗜唾、行为障碍、共济失调、眩晕、言语不清、肌张力低下等。对肝肾功能也有一定的损害,有明显肝脏疾病者禁用。
    (四)山莨菪碱(654—2) 此药为从我国特产茄科植物山莨菪(anisodustanguticus)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人工合成品称为"654—2”。
1.作用机理和疗效 其作用与阿托品相似,可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管),同时具有镇痛作用。本药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疗效,近期效果满意。据报告有效率为了6.1%—78.4%,止痛时间一般为2-6个月,个别达5年之久。
2.制剂 ①片剂:每片含654—2基质5mg或lOmg。②注射剂:每支1ml,含654—2盐酸盐6mg、lOmg或20mg。
3.用法与用量 ①口服:每次5~lOmg,每日3次,或每次20-30mg,每日1次。②肌肉注射:每次l0mg,每日2-3次,待疼痛减轻或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后改为每次lOmg,每日一次。
4.副作用 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排尿困难、近视物模糊及心率增快等反应。以上反应多在1—3小时内消失,长期用药不会蓄积中毒。有青光眼和心脏病患者忌用。
(五)维生素B1
1.作用机理和疗效 在神经组织蛋白合成过程中起辅酶作用,参与胆碱代谢,其止痛效果差,只能作为辅助药物。
2.制剂 注射剂:每支50ug(1m1)、l00ug(1m1)、200ug(1ml)。
3.用法与用量 ①肌肉注射:lmg/日,每日一次,10天后改为2—3次/周,持续三周为一个疗程。②三叉神经分支注射:根据疼痛部位可作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注射。剂量500—1000ug/次,每周2-3次。③穴位注射:每次25—l00ug,每周2~3次。常用颊车、下关、四白及阿是穴等。
(六)激素
1.作用机理和疗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例,其病理改变在光镜和电镜下都表现为三叉神经后根有脱髓鞘改变。另外有人报告约1%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并发有三叉神经痛,脱髓鞘斑累及了三叉神经后根而致三叉神经痛的产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许多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治疗无效的患者,改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治疗有效。这种激素治疗的原理与治疗脱髓鞘疾病相同,利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由于各学者报告的病例少,只是对一部分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治疗无效者应用有效。其长期效果和机理有待进一步观察。
2.制剂 ①强的松(泼尼松、去氧可的松),片剂:1mg/片或5m旷片。②地塞米松(氟美松),片剂:0.5mg/片或0.75mg/片。注射剂:5mg/支。
3.剂量及用法 ①强的松(泼尼松、去氧可的松),5mg/次,每日3次。②地塞米松(氟美松),0.75mg/次,每日3次。注射剂:5mg/次,每日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